·
作者:侯鈞泰
📢永續趨勢介紹
企業供應鏈淨零減排(下)
台灣政府正式對外宣布2050 年要達到淨零碳排,而在2030 年則要達到 24 % 的減碳量(基準年2005年),雖然此目標略低於國際間主流的減碳目標,不過對於台灣的產業界仍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接續上篇的內容提到的,台灣的大型企業可以從供應鏈端著手,針對供應鏈展開減排的行動。而由於台灣獨特的產業環境,9成以上為中小企業所組成,而這些中小企業的終端客戶,往往也是對接到國外許多的知名大廠,若不符合減碳的目標設定與實際的行動,則就有可能面臨前篇所提到,影響到訂單。
這裡針對前篇提到的四大策略方向,再往下拆解到產業可能可以實際執行的兩個方法:
- 導入數位化的資訊管理系統-從而有效進行能源管理及碳排放管理,傳統土法煉鋼的方法,時常會造成大量的人力資源浪費,可能會導致遵從的準則不一致,係數來源太過零散,更可能導致數據失真,因此若導入對應的管理系統,則可以提升資訊來源的一致性及透明度。也能協助中小企業供應商建置相對應的資訊管理系統,並能直接在系統上進行供應商減碳的排行,減碳的成效,以及設定相對應的供應商評核機制。
- 產業進行高度整合與合作計畫-有別於前述所說的管理系統僅侷限在企業與自己的供應鏈,這部分的計畫涵蓋範圍將有別於單一生產鏈,而是擴大到整的同一產業間發起的倡議,不僅僅可以有效管理供應鏈,也可以讓有共同供應商的企業減少在報告及數據管理方面的負擔,並只需要用統一的格式提交一次環境數據,便可以有效提供給不同的企業作為依據,更可以帶動整個產業達到減碳的效果。
企業供應鏈減碳並非是單獨企業的事,除了導入數位化的管理方式以提高公司內部對於碳排量的掌握度,提高公司競爭力外,若能擴大到同產業間的互相合作與倡議,更能夠加速達到台灣2050淨零排放的承諾,打造企業與國家減碳的雙贏局勢。
🌍更多永續淨零趨勢請前往主頁昶峰綠能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