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呂祐萱
📢永續趨勢分享
2024年5月8由國科會與環境部聯合出版的《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已出爐。該報告彙編國內外氣候變遷觀測、推估與衝擊研究、調適方法論的重要資訊,以氣候變遷科學、衝擊與調適為主軸,描述氣候變遷的全球趨勢與台灣趨勢、未來推估情境,以及可能面臨的風險衝擊與如何因應的調適框架。內容包含溫度議題、水議題、極端天氣與氣候、空氣品質等重要環境主題。
根據報告中,從1900到2022年的我國中央氣象署百年觀測站資料,以下提供部分台灣氣候變遷的分析、未來推估結果與衝擊:
一、氣溫變化
從圖一的過去趨勢資料發現,冬季的長度正在縮短,且每10年延後6天開始,同時提早結束;而夏季則是逐漸增長,每10年提前5天報到,卻延後結束,更嚴重的是在近50年來,最高溫每十年會上升至少0.2℃。報告推測在最嚴峻的情境下,夏季可能會持續超過半年以上,冬天也會趨於縮短;到本世紀末可能會完全沒有冬天,見圖二。

*觀測站地點分別為:台北、台中、台南、恆春、花蓮與台東
圖一 臺灣6個百年署屬測站的季節變化趨勢 (p.146)

*SSP數字越大,代表情境越惡劣
圖二 臺灣夏季與冬季變遷之未來情境推估(p.221)
二、降水變化
我國在不同季節的降雨趨勢變化不一,沒有出現顯著差異,但未來推估臺灣未來的乾季 (11月至4月) 將越來越乾,濕季 (5月至10月) 將越來越濕,乾濕對比將隨全球暖化程度增加而更加嚴重濕季。濕季降雨率變化較大的區域為中南部沿海與台東;乾季則是東北部與東部。此外,推估未來極端降雨的強度會增強且頻率增加。在GWL 4℃情境下,每10年就可能發生一次。而連續不降雨的情況,在世紀末會增加1~10天,且南部多於北部。

*rv10代表10年出現一次;rv50代表50年出現一次極端降雨
圖三 極端降水之未來推估(p.249)
三、颱風變化
儘管這幾年來颱風登台的數量下降不少,但是在長期變化趨勢並不顯著。不過未來推估每年影響台灣颱風個數可能會減少,然而風速與降雨卻會呈現上升趨勢、強颱頻率亦隨之增加。這代表著未來恐因平均颱風登台數下降,而產生缺水乾旱的窘境,但一旦颱風來襲,台灣卻會因為更高強度且密集的降雨量而出現水災,未來將走向更為極端的氣候環境,所以我國更應該重視颱風相關議題與應變措施。

圖四 自1990年至2021年我國颱風個數變化(p.179)

圖五 影響颱風變化之未來推估(p.257)
從上述內容不難發現未來人類的生活環境越來越艱困與極端,但除了氣候變遷對平均溫度以及降雨量產生影響外,其實也會連帶影響到坡地、海洋、糧食生產與安全、自然生態、人類健康等議題,可說是牽一髮動全身,無一倖免。其中,易受影響的區域或脆弱族群更是首當其衝。站在企業角度來看,企業是否能夠辨識出營運據點的潛在風險,並針對相關重大風險議題進行調適,這也是為什麼TCFD對於企業永續發展來說相當重要。
透過情境分析,評估企業所面臨的氣候相關風險與對財務的衝擊,並擬定相對應的調適策略,做好萬全準備,才能夠提高企業韌性,朝向永續發展前進!!
🌎更多永續淨零趨勢請前往主頁昶峰綠能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