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昶峰綠能-侯鈞泰
⚡雖然發展再生能源有利於減碳行動,但就現實來看,由於台灣位處地震帶上,同時也是一個海島型國家,常常需要面臨各種類型的天災挑戰,因此無論是颱風或是地震,都會對電力供應系統產生一定的威脅,輕則導致發電機組跳閘、供電系統故障或是輸配電路斷線等,重則可能會造成發電機組的毀壞甚至如核電廠的核能外洩風險等。而往往在許多天災之後,總會有部分地區的災況較嚴重,日常的生活受到影響,甚至是公民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此時一個地區穩定且正常的供電系統就至關重要,無論是醫療體系、民生體系還有救災體系,每一項都脫離不了電力系統的使用。
⚡近年來國際間大力推動各項再生能源系統及儲配電系統的建置,舉凡風電、太陽光電、水力發電等等,或是建立大型儲能電站,用以有效的達到「削峰填谷」的效果,此舉也間接提升了整體電網的韌性。面對極端氣候地挑戰,保證電力系統完全不停電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因為不可能有完美的系統,即使勉強做得到也要付出龐大的代價,因此先進國家的做法是,為電網可能遭受天災衝擊時預作準備。當非預期事故發生時,能透過再生能源系統及儲能系統等,盡量維持關鍵基礎設施正常運作,將受影響範圍降到最小,並且讓被迫切離系統的負載儘速復電。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能源多元化、建立區域電力互聯及實施彈性發電策略將越顯重要。
⚡如同今年4月3日在花蓮發生的芮氏規模7.2強震,儘管至今事後餘震不斷,但台電卻在地震發生後,以最快的速度恢復大部分地區的正常供電。台電在本次地震當中,儲能系統、電網建設與靈活調度共同發揮功能,讓地震供電影響降低,值得肯定。
⚡另外,該如何有效提升電網韌性 根據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 張簡樂仁 指出,可以依循下三點原則:
1️⃣ 預防
面對潛在災害時,我們必須首先識別電網的重要設施,了解它們可能面臨的風險,並提前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舉例來說,輸電網的關鍵設施需要針對火災、水災和地震等災害進行風險評估,確保相應的安全措施得以實施。此外,尚需要建立監視系統和自動化投切保護設備,以及備援系統,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設備故障,確保電網的穩定運行。
2️⃣ 及時處置
當災害初現端倪時,需要考慮如何增強電網的應變能力,包含降低關鍵基礎設施的負載,藉由風險分散來提高電網的靈活性。雖然這並不能完全保證電力供應穩定不受影響,但可以減少事故發生的實體衝擊,將損失降至最低。
3️⃣ 災後復電
當極端因素造成輸電網路設施受到影響,而引發停電時,應儘速掌握關鍵基礎設施受到影響的狀態,在最短時間恢復其功能,依照既有計劃儘速恢復供電,這就是災後復電準則。
🚩極端氣候引發強烈的天災侵擾,如何透過再生能源系統的布建,同時提升整體電力網絡系統的穩定及韌性是台灣重要的能源轉型課題!
🌍更多永續淨零趨勢請前往主頁昶峰綠能官網🌍